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新闻动态 > 展会动态

中东欧博览会启示录(下):在开放中提升一座城发布日期:2023-05-22    来源:甬派客户端

  千年港城,万商云集。近日,第三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以下简称中东欧博览会)在宁波落下帷幕。作为东道主的宁波摆下“大酒席”,以22万平方米的展览和27项重要活动,在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后,向世界传递中国的开放之音、浙江的开放之姿、宁波的开放之优。

  “放大中东欧博览会牵引效应,着力打造全国‘枢纽自贸区标杆’,形成更多高水平对外开放特别是制度型开放的标志性成果。”这是盛会召开前夕,宁波市委“办好一场会、提升一座城”的决心。

  以此为指引,宁波上下齐心协力,集聚高端要素资源,端出经贸和人文大餐,将盛会的平台效益转化为赋能宁波城市的独特优势,让全世界看到了开放宁波的靓丽风采、蓬勃活力,提升了宁波这座滨海之城的全球知名度。


第三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记者 郑凯侠/摄


  多元合作增光彩

  本届中东欧博览会交出一份硕果累累的成绩单——观展人数达12.6万人次,到会专业采购商1.5万名,促成中东欧商品采购订单105.31亿元,均创下历史新高;来自12个中东欧国家约350名外宾参会,人文交流线下互动首超20万人次……

  所谓“展会”二字,不外乎精彩绝伦的贸易展览和“大咖”云集的高端会议,它们让慕名来到宁波的朋友看到中国“牵手”中东欧的形式远不止“买买买”,更意味着产业、科创、物流、文化、教育、体育等多维度的水乳交融。而宁波也得以聚人气、揽资源、迎机遇。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宁波不仅是中东欧商品入华的首选之地,更是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科创合作的窗口。以本届博览会首次举办的配套活动中国(宁波)—中东欧国家女科学家创新与发展论坛为例,当“居里夫人”遇上“屠呦呦”,宁波与中东欧迎来产业互补的机遇。


中东欧博览会主题绿雕。省商务厅供图


  保加利亚科学院电化学和能源系统研究所所长斯拉夫切娃教授在论坛结束后的第二天就赶到中科院宁波材料所与宁波专家交流。而她带来的欧盟“地平线2020”计划项目也有和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合作的可能。

  “中东欧博览会的平台,也是我们在匈牙利招商的‘金字招牌’,当地企业迫不及待想了解中国动态。”宁波中东欧创新基地总经理张明明称,今年,宁波中东欧(布达佩斯)创新基地正式揭牌,期待借博览会的溢出效应吸引更多项目落地中国—中东欧国际产业合作园。

  随着全球友人纷至沓来,一座国际化的宁波城跃然纸上。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策划胡楠注意到,随着疫情防控平稳转段,越来越多国际友人敲响进入中国市场的大门。本届中东欧博览会集结大量“洋面孔”,正是这一趋势的写照,为宁波带来宣传城市形象的机会。


中东欧博览会吸引外商点赞。记者 严瑾/摄


  “我个人很喜欢宁波。作为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这里不仅有美丽的风景,还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令人垂涎的美食。”斯洛伐克共和国驻上海总领事馆商务参赞弗拉迪米尔·霍多为宁波点赞。

  保加利亚驻上海总领事馆总领事斯帕索夫直言:“宁波是一个实现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交流合作的绝佳之地。”

  斯洛伐克红酒商Peter是中东欧博览会的新客,初来乍到便直呼“Ningbo is amazing!(宁波非常了不起)”。

  本届博览会的媒体报道阅读量首次突破10亿人次。当海外政商人士、全国知名媒体都对“宁波故事”津津乐道,宁波的“经贸牌”“招商牌”“文化牌”又何愁“酒香也怕巷子深”。


中东欧博览会期间的人文交流活动。省商务厅供图


  携手同心向未来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宁波力争到2025年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打造成为宁波新时代开放发展“金名片”,以中东欧为支点,撬动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增砖添瓦。

  放眼全国,因办好国家级展会而“出圈”的城市不胜枚举。西安举办中国—中亚峰会,让大唐不夜城的灯火照亮盛世繁华;南宁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成为中国对接东盟的桥头堡;乌鲁木齐举办中国—亚欧博览会,和新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相辅相成……

  中东欧博览会之于宁波,也有望发挥类似的溢出效应。本届博览会期间,首次启用的宁波国际会议中心华灯初上、大气恢弘,标志着宁波已具备承接大型国际会议的硬件条件。


华灯初上的宁波国际会议中心。省商务厅供图


  在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发展规划处处长林承亮教授看来,宁波要抓住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示范区的平台,争取推动高层级国际会议落地,“‘人’是推动中国与中东欧合作的关键。宁波应发挥社会各界的力量,通过人的交流强化信息联通和文化沟通,促进企业交流和产业合作,不断挖掘双向合作潜力。”

  宁波市会展经济研究所所长任国岩教授认为,中东欧博览会不仅是经贸合作的桥梁,还是服务国家战略的手段。“功夫在展外”,宁波作为全国唯一的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示范区,应注重高质量物化成果的形成,增进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在科教文体等方面的民心互通,坚决扛起“办好博览会,建好示范区”的使命,成为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的桥头堡。

  今年是匈牙利诗人裴多菲诞辰200周年。他的名作“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正是由宁波籍翻译家殷夫译成中文。博览会期间,全球最大的“裴多菲之书”互动展示装置搬至宁波图书馆与市民见面,正是双边文化交流的积极尝试。


中东欧博览会期间展出的匈牙利“魔墙”。记者 严瑾/摄


  林承亮建议,宁波应加强与中东欧的高校合作,共同成立聚焦特色产业的专业性学院,并参考双元制大学教育模式,吸引中东欧学生来宁波高校学习、到宁波企业实习。这批年轻人毕业后既能在中国创业工作,又能成为国际文化交流大使,为地方经济注入活力。

  虽然中东欧博览会已落幕,但“中东欧时间”不说再见。这场国家级盛会在宁波谱写的乐章正“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甬派客户端记者 严瑾 通讯员 方平原

  本文系转载,如有侵权请告知,将在第一时间删除!